为深化校地教育资源融合,探索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育人新模式,9 月25 日上午10 时,上海理工大学理学院与上海市民星中学在卓越楼810 会议室举行专题座谈,核心围绕 “共建实践基地、协同培育创新人才” 为核心议题,就教育衔接、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等事项展开深度交流。会议由上海理工大学理学院党委书记孟宝全主持。
会上,孟宝全书记首先代表理学院介绍学院发展概况。他从学科建设、师资力量、科研成果及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展开,重点提及理学院在数学、物理等领域的学科优势,以及近年来在服务基础教育、开展科普实践、培育青少年科学素养等方面的探索经验。他指出,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的核心阵地,应通过实践基地共建,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中学阶段延伸,为青少年搭建 “课堂知识与实践能力衔接、兴趣培养与专业选择贯通” 的成长平台,助力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早期培育。
理学院党委书记孟宝全发言
随后,上海市民星中学书记、校长殷春蕾详细介绍学校办学特色与发展需求。她指出,民星中学始终注重学生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此次希望与上海理工大学理学院合作,依托高校学科与人才优势,在中学生研学实践、学科竞赛指导、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等方面搭建合作平台,助力学校特色化育人体系建设。民星中学课程教学中心主任李戟还补充介绍了学校现有科技类课程开设情况及学生实践需求,为后续合作方向提供具体参考。
上海市民星中学书记、校长殷春蕾发言
在座谈交流环节,双方围绕实践基地共建的具体路径展开热烈讨论。上海理工大学人事处副处长武卫东从校地人才交流角度提出建议,强调可通过 “高校教师进中学授课、中学教师进高校研修” 的双向交流机制,推动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互鉴互促。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晓庆结合学院 “未来大先生” 计划补充提议,可依托该计划选拔优秀研究生,组建 “基础教育服务志愿团”,通过驻校实践、课程辅助、科创指导等形式,既为中学提供教学辅助力量,也为研究生搭建教师职业素养锤炼的实践平台,实现 “校地育人” 与 “人才培养” 的双向赋能。理学院各研究生党支部书记亦结合学科特色,建议面向民星中学常态化开展 “趣味科学实验展演”“数学建模启蒙讲座”“物理现象探究工作坊” 等活动,将实践基地打造为研究生服务社会、深化专业认知的重要载体。
经过深入沟通,双方就实践基地共建达成初步共识,明确三大合作方向:一是联合打造 “中学生科普实践基地”,依托理学院实验室资源,开发沉浸式研学课程,组织中学生开展科学实验、科研体验等活动,培育科学兴趣与实践能力;二是建立 “师资与人才共育机制”,由民星中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为理学院学生提供教师职业技能指导、基础教育教学场景模拟训练,助力高校师范生及有意向从事教育行业的研究生提升职业素养,同时理学院为中学教师提供学科前沿知识培训、教学方法创新指导;三是搭建 “师生交流与资源共享平台”,将实践基地作为理学院研究生实习实践、志愿服务的固定场所,同时开放高校相关教学资源、学术活动信息给民星中学,实现校地教育资源深度融合。
此次座谈不仅明确了校地协同育人的合作方向,更为双方后续深化合作奠定坚实基础。上海理工大学理学院将以实践基地为纽带,持续发挥学科与人才优势,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高校力量;上海市民星中学也将借助高校资源,进一步完善特色育人体系,共同为培养具备科学素养与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研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