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信封通信大使——用文字传递爱

发布者:汪婷发布时间:2019-10-30浏览次数:9557

    2019年四月开始,上海理工大学理学院团委学生会依托“蓝信封邮筒”公众号平台,蓝信封通信大使志愿者们开始参与活动,与山区留守儿童进行每月1-2封信的通信往来。

    活动已开展了将近半年,15位通信大使累计与留守儿童往来书信79封。

通过用文字与山区小朋友交流、深入他们内心、为他们送去温暖,志愿者们也感悟颇深。

志愿者赵同学的感言:成为蓝信封大使已经六月有余,而我和我的“小伙伴”认识也有近半年的时间了,最初选择加入这个团体源于它宣传片中的一段话“哥哥/姐姐之所以选择了书信的方式,并且选择了你作为通信对象,是因为我想把我并不多的用笔写字的时间留给你。网络的迅速发展,微信、QQ的普及,让我可能隔了很久很久才会看,而且不一定会回复,因为懒得打字,但是写信,是需要静下心来,一笔一划的写。所以,请原谅我,不能给你我的微信和QQ,因为我不希望你是被我忽视的那些人中的一个”!在这短短数月间,我们通过书信的方式相互认识、相互了解,我的小伙伴逐渐向我打开心扉,和我讲述近来的状况、身边的趣事和自己的烦恼,而我也十分愿意去“倾听”、去了解那个远方的TA,为他排忧解难,与他分享快乐!

一个学期过去了,虽然只写了四封信,更多的其实是期待回信,期待一个不同年龄的小孩给我分享她的故事,在把我作为一个姐姐的经验转述给她,尽我所能的我去安抚、了解、体谅远方的哪位笔友,我不知道我能帮助她多少,也不知道能让自己释怀多少,我只知道在这个若大的土地上两个相隔千里的笔友在期待彼此的来信,在互相等待,最大的欣喜莫过于此。能一直坚持下去,我也会学到更多道理体会更多冷暖。

刘同学在写信

志愿者江同学:

志愿者是什么?在我遇见蓝信封之前的印象里,它是一个无偿奉献的职业,一个乐于助人的职业,一个用微笑面对别人的职业。蓝信封告诉我不是单向的帮助,是双向互助。

我不认为我单方面帮助了那个可爱的她,我们是双向互助。小可爱某种意义上需要一个倾听者,我愿意来当这个倾听者,给出我的反馈,有来有回,感情也慢慢变深了。写信慢慢地,潜移默化的改变了我潦草的字迹,浮躁的内心在这信息化的时代,一支笔,一沓纸,反而使我的心态重新调整。在一次次的接收信件中,其实这是一个加深人与人之间羁绊的关系,怎么说呢,关于通信,“你是我的唯一”,这样的关系其实打破的是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传统意义上的大人小孩,其实我都一样,是倾听者也是陪伴者。

总的说来,如果这是一种帮助,那么我这绵薄之力愿为那些孩子们奉献微光。

江同学在写信

志愿者王同学:“蓝信封”志愿者给我的感触尤为特殊,是一种不带任务性质的愉悦身心的志愿者服务形式。接触孩子,由笔墨传情谊,通过一月一次的心声交流,逐步地和远隔千里的弟弟妹妹熟络起来。交流兴趣,探讨生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也毫无保留地告诉他们自己心底的小小心事,各类情愫通过“蓝信封”志愿者活动得以在我与孩子们之间传递开来。

王同学在写信

志愿者杨同学:这些年我一直都有在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因此一直想寻找一个机会帮助他们。蓝信封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不同于其他组织,它以书信的方式来增进我们与留守儿童之间的交流,拉进彼此的距离。最重要的是,蓝信封让我学会感恩和珍惜现在的生活。

志愿者李同学:以笔纸为媒,传递点点温暖。在和小朋友的交流中,也不断地去回顾自己的经历,不断地反省自己,在开导小朋友的过程中,实际上也在开导自己。更加感恩也渐渐释怀,在陪伴一个人成长的同时,也在拥抱自己。

李同学在写信

志愿者宣同学:自从加入了蓝信封,成为了一位书信大使后,我第一次接触到了留守儿童这个群体,他们纯真善良,愿意把他们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分享给我,每当收到和我配对的妹妹的来信,我都迫不及待地想点开看看她想和我分享的内容。我不仅能成为她的倾听者,更能用简简单单的书信,在各方面给予她建议和陪伴,让我感到了被需要。很高兴能参加蓝信封这个项目。

宣同学在写信

志愿者戴同学:在这段做志愿者的时间内,跟我的小朋友已经通了五六封信,这是我第一次长期与他人进行信件交流,是一次在我看来特别有意义以及新奇的体验,那么多的人将我与她进行了成功的匹配,这是莫大的缘分。通信的过程中,我们慢慢加深对彼此的了解,用文字了解一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每一次落笔前都要思考我这次要写什么,我要写多少,这是一段我们双方都付出了精力的旅程。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能够加深对彼此的了解,我也愿意为此付出更多的努力,与我的小朋友共度一段美好时光。

戴同学在写信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