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一早,理学院2013级本科应用化学专业的同学在理学院张淑平、计亚军、安雅睿和贾承政四位老师的带领下,赴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市焦化厂参观学习,并同企业工作人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10时许,大家一行到达参观的第一站: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首先,在公司报告厅听取了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宣传部顾部长对公司发展和历史的介绍,并通过一段22分钟的视频,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中国氯碱工业的创始人吴蕴初先生的热忱的爱国情怀。祖国百废待兴,民族工业前景堪忧,却阻挡不住先生的爱国豪情和雄心壮志,首创我国第一座天厨味精厂和开创我国氯碱工业之先河,打破了日本国的技术与原料垄断,继而天厨味精的品牌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远远超过日本国,最为难忘的是,先生在战争年代,为科学救国作出了榜样,为国家兴亡和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后,在公司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我们亲临第一线,顶着高温酷暑深入车间,对盐酸氧化制备氯气的工艺流程进行了参观。
接着,大家来到华谊集团上海焦化厂进行参观。通过工作人员的介绍了解到上海焦化厂最早始建于1958年,是以煤为主要原料的综合性大型化工企业。在工程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甲醇燃料的制取装置并听取详细的制备流程。
此次“认识实习课程”的参观学习,不仅使同学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更为我们应用化学专业的大学生提供了有关未来就业的新启示。参观学习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认识,促进了本专业学生同化工企业的广泛交流与学习,同学们深深地感到化工人的爱国情怀。
观看视频并听取对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介绍
参观学习(一)
参观学习(二)
大家合影留念
部分同学的参观感言摘录:
李 晋:百闻不知道行深,一见方知见识浅。纸上谈兵方觉浅,道道行行皆学问。
吴江波:在此次认识实习中,我认识到了化学的具体应用。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用的是如此广泛,在未来必将大放异彩。
白岩松:外面的世界很大,我们真应该出去走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次短暂而又充实的实践,将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作用、过渡作用,将是我人生的一段难忘的经历。
张扬梅:初次接触到化工生产的部分环节,彻底了解到化学和化工的差距。从理论知识走到实际运用这一步还需要付出很多很多。总之,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同时不忘考虑实际运用的问题,争取在化学行业取得一定的成果。
胡放平:1、大企业都是来自于小公司的积累。2、学习化学变成化学工作人员的跨度很大。3、现代化的化学生产远远比课本上叙述的复杂。4、化工生产跟社会认知的主要矛盾还是在安全、绿色这两方面。
毛佳兴:1、从私有企业发展成为国营企业确实经历了很多辛苦,付出了很多努力。2、吴蕴初先生的创业历程说明了成功离不开动脑筋思考和勇敢借鉴先进的技术。3、化学工业生产确实比实验室要复杂得多。
王艺楠:1、科学是第一生产力。2、发展兼顾环保,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3、努力学习,勤奋创业,实业报国。4、实践与理论有很大差距,从一个简单的反应式到一条成熟的产业链条中间有很多曲折。
何逸晨:我对化工这一产业有了新的认识,此前我脑中的化工从业者是穿着白大褂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验和工厂里各种流水线。而今我看到的是在闷热的室外,或是穿梭于各类仪器中,或是在操控室内电脑监控仪器运作。
姜成成:通过这次实习我发现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与现实有很大的差距,理论学习是业务实战的基础,但实际工作与理论的阐述又有着很大不同,我们应在平时生活学习中去感悟和反思,才能有所收获。
张明杰:化工产业化的提升就是减少成本,增加效率。同时在化工生产中,未必要使用传统生产步骤,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研发符合实际的生产线路。
陈昊东:我们书本中看似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真正运用到化工产业的实际生产中却是无比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
曾庆梅:化学奠定化工,化工比化学更复杂更全面,化学是化工的基础,化工成就了化学。而且化工设备繁多,过程繁琐,讲求实际而不是空讲理论。
陆艳雯:八十载风云岁月,如同一部凝聚着无数氯碱人奋斗与拼搏的光辉历史。忆往昔,一路风雨兼程;我们以史为鉴,继往开来,为我国的建设做出贡献。
邓亚磊:在氯碱化工最大的体会是企业和国家民族的同呼吸共命运。在大众创业的新时代背景下,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学习吴蕴初先生身上所具有的一些精神,如爱国、有理想、开拓创新、在危机面前善于应变等。
朴娜莹:1、有时代的眼光是开创事业的前提条件。2、救国之心是每一位实业家的必备条件。3、循环利用对工业生产中减少废物二次污染有重要作用。
刘 潋:1、江河入海,了解到了上海乃至中国化工巨头氯碱化工的发展历程。2、相应时代号召是企业成长的必要因素。3、学会知识和应用知识是两种境界。4、民族事业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一种展现。
乔取胜:吴蕴初刻苦钻研、不断进取、自学成才的精神,发展民族工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重视科学技术的孺子牛精神,正在继续为后世传颂、学习,他是我们应用化学学子的楷模。
黄庆达: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应该把化学和国家生产联系起来,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为中国在化学的领域上之崛起做出一份贡献。
朱文杰:吴蕴初先生是一个民族企业家,一个化学工作者,更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我国的化工行业虽然落后西方国家几百年才建起第一座天厨味精厂,但因为吴蕴初先生的出现,使我国化工行业得以飞速发展。
张 楼:吴蕴初先生,中国氯碱工业创始人。创立中国第一个味精厂、氯碱厂、耐酸陶器厂和生产合成氨与硝酸的工厂。功成名就不忘为人才培养做贡献,为我国化学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蔡诗蕙:把理论上的简单的几秒就可以写完的化学公式变成工业生产是十分的困难的。要考虑的不只是原料与时间的问题,还有环境、管理和营销。纸上简单的一步反应,映射到现实中,是几千平方里的设备上万的人。而我们学化学以后要考虑的除了更清洁的高效的方法,也要有对于现有设备操作步骤的简化。
供 稿:理学院化学系、2013级本科生应用化学班
编 辑:张洪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