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之旅的开端——突如其来的灵感
调研实践团成员们此前参加了以“新时代·中国说”为主题的大学生讲师团选拔活动,并且有幸参与了理学院的“数字背后的制绘中国”课题,该课题从“中国深度—蛟龙号”、“中国速度—高铁”、“中国高度—嫦娥四号”、“中国精度—北斗卫星导航”四个角度和三个公式为出发点,向我校师生讲述在现代化进程中数学的重要作用。
因为这次“意外”的收获,实践团成员们萌生了“世界这么大,祖国那么美,我想去看看”的想法。经分队成员会议商讨,结合实际情况和现实意义,最终选择从“中国速度”这个角度去探究了解——“中国高铁”这张享誉全球的名片背后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它永葆青春并蓬勃发展。
首先成员们想到了祖国的老工业基地——东北三省,经过从7月初连续一周紧锣密鼓的讨论研究,分队成员最终选择前往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来调研轨道交通系统背后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方法,从人才发展的角度来深度了解高铁系统的高速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2019年7月7日,调研小分队从上海出发前往吉林省吉林市,乘坐Z172次列车,沿途1800多公里,耗时21小时56分钟,虽说这路上20多个小时并不舒适,但大家仍用笑脸去迎接考验,在21小时的舟车劳顿中,每名分队成员都深感疲惫并不禁的感慨高铁发展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在乘车过程中,成员们打起精神讨论接下来调研采访的细节,以及一些具体的问题和预期成果。
2019年7月8日下午16点到达目的地吉林,一番收拾整理准备过后,分队成员围坐在一起,开始为第二天的采访做最后的准备。
讨论最终确定: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考察招生情况,社会反响,人才就业的问题;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通过参观学校各主要模拟培训和实操基地,以及和相应任课教授进行访谈。以这两个大方向为契机,双管齐下,深入了解现阶段对下一代铁路人的教育是何种模式;同以往传统的模式相比通过怎样的改进来提高人才水平和教师教学能力;在新时代“产学研”模式的影响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方面也在与时俱进,用一种新颖的模式来开展学校教育内容的新方向。在深刻缜密的讨论后,队员们纷纷表示对这次的采访很有信心,一定能了解到许多有关中国高铁未曾接触的“秘密”。
庄重又活泼的体验——开阔视野的参观
休整一日之后,10日上午9点,队员们到达此次暑期社会实践目的地——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此行负责对接的朴炳华老师热请的接待了实践团成员们,一路上朴老师从一个老铁路人和新时代铁路教师的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地为实践团成员们介绍学校的发展历程,学科的发展规划。从朴老师的讲述中不难看出,在轨道交通蓬勃发展的这10年,这所国家老牌铁路学校也随着中国轨道事业的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车辆驾驶、维护、修理到乘务、站台管理一应俱全,各种设备的使用,检修样样精通,无不体现着铁路人的钉子精神。
参观的第一站是铁路驾驶和出车实训的模拟基地,为实践团成员们讲解的是已具备10年以上“驾龄”的“长白山技术大师”称号获得者王丛庆老师。王老师利落简单地向实践团成员们讲解了和谐号、复兴号系列车型的启动、制动、信号处理等操作。对于实践团成员们这些非专业人员来说,经过这一系列流程体验下来后,也对高铁驾驶有了一定的认知。同时很感慨高铁驾驶员的艰辛,是这样一群不辞辛苦的人,整日奔波在铁路线上,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一张张的笑脸。
出车实训模拟结束后,一行人前往调度模拟实验中心,整个实验中心占地约300平方米,包括一整套模拟长春和吉林附近6个高铁站的一个大沙盘和一台列车调度总机与多台调度分机组成的调度中心。
整个实验中心意在模拟从列车总时刻表制定开始,到实际安排到各个分车站后,在列车进站出站以及列车运行中各种情况的信号模拟过程中计算机是如何控制铁轨和信号变化的。实验中心负责人李欣航老师耐心细致地为队员们讲解了整个调度流程,也让大家实际上手操作,从总机到各站分机的细节调度,让队员们也当一次“一日调度员”。
随后,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了学校的车站实训基地,说实话在看到这个站台之前,大伙还不是很相信会直接在学校里建造一个列车站台,后经朴老师介绍得知,学校在准备一个自己的大型列车停车场,修这么一个站台即方便实训,也是为这个列车停车场做准备。
在这个小车站上,队员们看到有一批比他们更年轻的同学正在进行多种车辆连接和维修的实操课,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队员们也不免想起了自己每天在实验室做数学实验时的场景,无不感叹实践见真知。
蓬勃产业背后的活力-富有内涵的采访
11日下午,一行人来到招生与就业指导中心,与中心负责人魏老师交流关于招生和就业方面的一些问题。之前小分队成员就已经有所了解,目前在职业教育方面很流行“订单培养”招生模式,所以魏老师也与队员们聊到这种模式,就是用人单位来学校定制自己所需的人才,“按需定制”进行人才的培养计划。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让学生有效的直接与用人单位接轨,而不是去找工作的时候再慢慢适应,采访中魏老师就以杭州地铁为例,为队员们展示了这种新方法新模式带来的优越性。
在聊到学生就业问题上时,队员们也了解到职业教育和高校之间在就业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区别,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就业主要是在第二年或者第三年由全国各铁路局进行选聘,面试通过后即签约上岗,据访谈和查询相关资料,经校每年的签约率都在80%以上。目前在这一地区有很多二本分数的学生会选择转考。目前职业学校有一种单独招生模式,类似高校自主招生,意在通过提前考试,选拔一批对铁道系统及轨道交通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能够在这个茁壮成长得领域挥洒自己的青春。
除此之外,在人才储备上,经校本着“中国高铁走出去,留学人才回校任教”的方针,学校与国外多所优秀大学展开积极合作,将自己的优秀毕业送到国外深造。待学子学成归国,回到经校任教,为未来拥有更多的优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结束了与招生办老师的亲切交流之后,学校的王牌院长,大国工匠莫建国先生热请的接待了实践团成员。采访中莫老师与队员们分享了他是如何加入这个行业,如何一步一步从自己做起,从一名简单的铁路从业人员做起,在祖国铁路发展特别是信号遥测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投身科研,为行业的发展添砖加瓦的心路历程。对于刚刚进入科研领域的同学们来说,这些经验是难能可贵的,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毕竟没有谁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
一天忙碌的行程之后,朴炳华老师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吉林铁道博物馆。
此次游览为实践团成员讲解的是对这段历史了解颇丰的老馆长张老师。张老师以吉林铁路的发展历程为主线,深入浅出地为实践团成员描绘了一幅吉林铁路发展的恢弘篇章,从南满铁路到高铁,一张张历史照片的背后,刻画了老一辈新一代铁路人的艰辛。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成员们进一步认识了“中国速度”,作为当代的研究生同学,他们也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会更加的严格要求自己,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