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 旧版

导航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党政班子
    • 组织架构
      • 数学系
      • 物理系
    • 师资队伍
      • 数学
      • 物理学
  • 党建工作
    • 党务公开
    • 理论学习
    • 制度规定
    • 党建动态
    • 典型宣传
    • 思想强音
    • 我为抗疫出份力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学科特色
      • 培养计划
      • 课程思政
    • 研究生教育
      • 学科
      • 导师
      • 培养方案
      • 课程介绍
      • 通知公告
    • 国际交流
    • 创新创业
  • 科学研究
    • 科研团队
      • 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及应...
      • 低维物理系统与先进光...
    • 科研数据
    • 科研政策
    • 友情链接
  • 招生就业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就业信息
  • 学生工作
    • 学生事务
    • 学工风采
    • 党建团建
    • 相关文件
  • 安全专栏
    • 工作动态
    • 规章制度
    • 安全资料
    • 相关下载
  • 下载中心
    • 学院文件
    • 资料下载
  • 思想强音

  • 当前位置:首页  党建工作  思想强音
  • 2022-12-09
    上海理工大学的高质量发展 理科应该有所为
    2022-12-09
    上海理工大学的高质量发展 理科应该有所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报告中“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等内容,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可以说,发展高等教育对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什么是上海理工大学的“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基于学校校情的,适应大势、形势和趋势的发展,我们要变革教育质量观,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发展才是上海理工大学的“高质量发展”,把学校事业放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谋划,放到新一轮产业和技术革命中思考,坚持“四个面向”,发挥高等教育的先导作用。1.关键词一:特色高等教育已由外延式扩张转型为内涵式发展,须扎根中国大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育人为本、质量为先”。上海理工大学作为行业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校,在缺乏空间优势、资源优势的境况下,尤其要以特色来达成质优,做到人无我有、人
  • 2021-09-30
    【我与理说】将成长的故事说与理听
    2021-09-30
    【我与理说】将成长的故事说与理听
    【编者按】 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大学生步入研究生,不是年龄和学历的变化,也应当是一次全新的蜕变之旅。融入新环境,明确新目标,规划新人生,努力将成长的过程进化为成才的故事。亲爱的同学们,此时此刻,对各位成功考入上海理工大学表示祝贺!欢迎来到上海,来到上海理工大学理学院!几点希望与大家共勉:l 要知理·爱理知理是入学第一课,大家首先需要了解一下我们的学校。上海理工大学的前世今生就是一部包融、传承、发展的历史,从上海浸会道学书院到沪江大学,最后变为今天的上海理工大学。在百年的发展进程里,我们成为了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国防特色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创新创业50强高校,中国薪酬网公布的中国大学薪酬排行榜,我校毕业生的薪资位列全国第20名左右。其次,了解一下理学院,理学院成立于2002年,其历史可追溯至1916年沪江时期的格致科,其前身是1960年成立的基础教学部。同学们,经济发展迅猛,但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GDP,却无法简单的用金钱衡量,但是可以用知识填充,内容包括学科、专业
  • 2021-09-30
    【我与理说】“慢”读大学,宁静致远
    2021-09-30
    【我与理说】“慢”读大学,宁静致远
    理学院党委书记 孟宝全【编者按】 古语有言,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保持平和的心态,是对事物做出准确的判断,更全面更长远的看待问题的必要条件。大学生亦然,只有平静静谧的心态,才能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后,方能树立远大目标。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起,你们成为一个上理人。刚刚听了导师的经验、学长的分享,我希望大家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何谓研究生?从根本上讲,大学是学术共同体,是研究高深学问之所。“研者,磨也;究者,穷尽也”,研究生就是这样一批持之以恒探求真理的人。学术研究是大学的题中之义,追求学术本位,是研究生的责任担当。作为未来科研工作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在你们即将开启的学习和研究生涯之际,和大家共勉一句话:“慢”读大学,宁静致远。同学们,我们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火车提速、经济加速,甚至不论天涯海角,朋友发一个自拍,你们都可以秒回、秒赞。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变得如同樵夫,尽怀刀斧意,不见山红花。在这个“快”的时代背景下,你们选择四年磨一剑,继续深造,我相信在接下来的三年你们也能沉下心来,放缓步伐,享受大学的优质资源,接受大师熏陶,品味上理文化,在浦江之滨、花木扶疏的香樟园里
  • 2021-03-19
    【我与理说】让求知与成长同频共振——李重要与物理学子探讨学习生活之道
    2021-03-19
    【我与理说】让求知与成长同频共振——李重要与物理学子探讨学习生活之道
    寒假期间,理学院团委学生会成员对李重要老师进行了一次线下采访。李重要,现任上海理工大学理学院物理系主任,他是一名大学物理教师,工作中踏踏实实做好学问;他亦是同学们的人生导师,用对生活的饱满热情感染身边人。兴趣为师,放眼将来在李重要看来,兴趣是最大的老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引起学生兴趣和让学生理解内容两个事情并不矛盾。兴趣可以帮助理解,而理解可以进一步强化兴趣。在学习中,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之后,最为重要的是付诸实践。单凭兴趣远远不够,打好基础、勤于思考、明确目标同样重要。其中,大学生陷于迷茫的主要原因在于尚未制定目标,不妨先规划目标再尝试实现,年轻人应当勇于尝试、尝试后方知自己前进的方向所在。当然,如何实践、如何一步步坚定的超目标前进也需要技巧。例如科研,如何坚持从事一件看似较为枯燥的事情,关键在于看待事件的态度。若将科研作为职业,确实较为乏味、难以持久;若将科研看作挑战,则在攻坚克难之中激发探索的好奇心,而好奇心被满足时,获得感会大大提升,那么坚持科研就变得顺理成章了。认真思考,热情备战关于物理系学子考研的问题,李重要建议道,如果确定要选择考研深造,首先需要明确学校或者专业
  • 2020-12-14
    【我与理说】小我融入大我,平凡中淬炼成钢 ——与青年学子谈谈入党问题
    2020-12-14
    【我与理说】小我融入大我,平凡中淬炼成钢 ——与青年学子谈谈入党问题
    12月3日,理学院团委学生会成员对李凡老师进行了一次线下采访。李凡,现任上海理工大学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她是一名有着近20年党龄的党员,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她也是一名党委副书记,从教近15年来将自己的一腔热忱投入学生工作,在平凡中成长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理性的思考在谈到递交入党申请书前需要做什么准备时,李凡老师提到一部分同学是抱着随大流的心态,只是觉得入党是一种荣誉,并没有仔细地思考“为什么要入党”。但这也是一件好事情,“因为毕竟从潜意识来讲,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在推动着大家,觉得自己应该往更优秀的方向去发展,这是潜意识的动力。”李老师如是说。如今社会思潮是多元的,大家受到社会的影响,产生的入党动机也会是多元的,但这与递交入党申请书前的理性思考并不冲突。理性思考让我们的意志更加坚定,会让我们更深刻领悟使命担当。李老师认为,一个政党必定会有组织纪律,如果没有思考清楚入党动机而盲目入党,就会使得那些同学感到约束。因为只有当个人追求与组织理想一致时,我们才会真正感受到来自组织的力量支撑,才会真正认同组织的文化与信仰。在李老师看来,理性思考之后撰写入党申请书的过程,是同学们不断提高对自己
  • 2020-12-01
    【我与理说】薪火相传,使命在肩
    2020-12-01
    【我与理说】薪火相传,使命在肩
    【师者高度篇之大师风范——田伟】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学习“四史”,能够使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感悟大师们高尚的人格魅力。师德,师者之灵魂也。任何一个成功的教育家首先他应是一个德行可贵之人。 上古时代,尧舜命契为“司徒”,契提出 “敬敷五教”。契是中华民族的第一个师表风范,他身上体现出的“聪明而仁”的秉性,可视为我国最早的教师职业道德标准。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并起。孔子被尊崇为“万古师表”。“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授业。”孔子大概没想过去张贴广告,却还是引来了四面八方的学子们向他问学。对此,可用孔子自己的话作一解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是知行合一的,他的教育主张来源于他的教育实践,“不能正其身,如何正人?” 汉代的董仲舒把“三纲五常”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又说“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  南宋教育家朱熹创办了白鹿洞书院,并亲手制订了著名的《白鹿洞教条》。书院的创办开启了近千年来古代书院的教育传统。而此教条,更是被历代教育家作为师德信条而奉持不渝。 明清书院选聘师长,注重道德操守。如图中的“亲师斋”铭文,铭文的意思是:教师要抱一颗慈爱之心,用
  • 2020-11-30
    【我与理说】溯沪江情怀,铸化学精魂
    2020-11-30
    【我与理说】溯沪江情怀,铸化学精魂
    【编者按】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历史,默默无言,却铿锵有力。追忆百年沪江史,每一段岁月都有一批批的英雄挺身而出,代表着化学师生深深的爱国情怀。在这个时代里,莘莘学子需要这样的偶像。 在中国发展的大洪流中,以沪江大学的发展为契机,今天我们就以介绍沪江大学的仁人志士,化学工作者在抗日战争做出不屈不挠的斗争,在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的贡献,来深刻认识在当今新时代下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抗战篇(郝伟举)抗战期间,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夺回我河山。沪江化学师生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抗战出力,为国家舍身….校长刘湛恩带头,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被推为上海各界救亡协会主席,他向世界和人民宣传中国的抗日主张,拒绝出任伪政府教育部部长,后惨遭日伪特务暗杀牺牲。他的牺牲进一步激发了沪江师生的爱国情怀和报国壮志。理学院院长郑章成先生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爱国学者。“九一八事变”后,他大声疾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是一个中国人,值此国难当头,我有责任上前线抗战。可是,
  • 2020-11-17
    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教书育人使命
    2020-11-17
    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教书育人使命
    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教书育人使命陆秋君今年是第36个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所作的重要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寄语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第一,总书记的关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就是教师。总书记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关心教师的健康成长,关心教师的待遇地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总书记对好老师的标准强调了四点,一是要有理想信念;二是要有道德情操;三是要有扎实学识;四是要有仁爱之心。今年上半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使许多学校推迟开学。教育部准确研判、果断决策,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快速响应、精准施策,组织广大师生开展了一场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做到“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总书记对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寄语充满了对教师的特殊厚爱,饱含了对广大教师的殷切希望,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引。线上教学立德树人高校作为培养一流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了人才培养的
  • 2020-10-10
    【我与理说】志当存高远,知止而后定
    2020-10-10
    【我与理说】志当存高远,知止而后定
    【创刊词】:作为首刊,简单聊聊何谓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唐贞元十八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写下《师说》是他的教育学专论,对教师理论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所谓师者,即“传道受业解惑也”。一流水平的教授与学者不仅在学术科研道路上指导学生勇往直前、探索未知,他们也能做到“文以载道”,身正为师,做学生知行合一的典范,给学生以人格熏陶。大学之大,或终归于育人之大,通过师者之德行与言谈,助推学子穷理正心,修己治人,这或许也是创刊之初衷吧。【编者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在于教人觉悟光明的德性,并帮助他人觉悟,使自觉、觉他皆达至善之境。何谓至善?志当存高远,只有懂得了自己的梦想和归宿,才能志有定向,博学而笃行,处事稳妥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此篇摘录自理学院缪煜清副院长2020级理学院研究生新生入学讲稿,致所有在大学校园里展开新旅程、或感到迷茫的学子,常学常新、常悟常进。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硕士学位英文叫做Master of Science,其中master表示硕士,也有大师和主人的意思,这意味着我们理科硕士是“科学的主人”,而不是科学的迷信者和盲从者。我们的校训
  • 每页 12 记录  总共 9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1/1 跳转到 

学院综合办公室: 021-55271663

教务办公室(本科生):021-65691506

教务办公室(研究生):021-65667034

学生工作办公室:021-65691505

  •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334号

邮编:200093

上海理工大学理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