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理学院与基础学院联合召开学风建设交流座谈会,直面数学与物理专业学业难题,深入剖析根源,凝聚共识,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精准施策。基础学院党委书记李琴,院长马军山,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袁贵彬以及基础学院院办、教务办和辅导员代表出席会议。理学院党委书记孟宝全、院长黄吉平、副书记李晓庆、副院长汪文军以及数学系、物理系、院办、教务办、相关教师和辅导员代表参加会议。
学风建设交流座谈会
与会代表深入探讨了导致学业困难的多重因素,同时,也分析了客观环境变化加剧学习挑战,对教学与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坦诚交流,李琴表示,部分教师教学投入度、教学方法创新性及课堂组织有效性有待加强;课后辅导机制存在短板,学生疑难问题无法获得及时有效解决;辅导员深度介入学业帮扶面临现实阻碍,部分学生回避面对面深度沟通。马军山提出,构建精准帮扶网络,大力推行“1+1”学业伙伴计划,遴选优秀学生骨干与学业困难学生结对,提供常态化、个性化帮扶。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或优秀研究生进行专题精讲与巩固训练。强化晚自习管理效能,鼓励教师主动走入自习教室,提供现场答疑与指导。
黄吉平提出赋能教学技术革新,积极引入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工具,为学生提供智能解题辅导、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知识点薄弱环节诊断等支持,增强自主学习能力。结合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审视并优化传统教学内容与方法,提升课程前沿性与吸引力。对长期高不及格率的班级及对应课程授课教师进行专项数据分析,精准定位问题,推动教学策略针对性调整。加强师资培训与教学评估,大力推广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提升课堂吸引力与教学实效性。孟宝全表示理学院将持续高度重视数学、物理等基础课程对学校高质量人才培养作用,需要学生端正态度、教师革新方法、管理优化服务的三方聚力。通过座谈会,学院要以问题为导向,细致分析查找原因,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确保每一项改进措施落地见效,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和未来发展潜力。
座谈会提出一系列针对性改进策略,旨在构建“教、学、管”协同育人新生态,凝聚共识,多措并举提升学业质量。不仅清晰描绘了当前数学与物理专业学生面临的学业挑战图谱,更指明了协同改进的方向。两院携手,以数据为镜,以问题为靶,共同致力于营造更优良的学风生态,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筑牢根基。
供稿:龚丹
审核:孟宝全